Posted on: 2023 年 11 月 24 日 Posted by: 管理員 Comments: 0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FRIDAY, NOVEMBER 24, 2023

華章告別特刊(一)

永遠的《華章》

文/林婷婷
學會《華章》編輯部首次工作會議。(2013年4月,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提供)

  「美哉,淵乎,大風起兮;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華章!」——瘂弦
  2012年12月瘂弦先生在《華章》月刊創刊號的發刊詞〈掀起華章的蓋頭〉正式宣告以加拿大為根據地的海外華文文學另一個有瘂弦編輯風格副刊的誕生。
  在他的領導召喚下,一群作家、學者和資深編輯聚集一起,懷抱著華文文學一家親的信念,共同呼籲多岸多地、四海一家華文的寫作人,共建華文文學為世界最大文壇的新時代。
  雖然《華章》曾經因溫哥華報社停辦而停刊一段時期,至2019年在美國洛杉磯《世界日報》復刊,到今年12月包括特刊總共出了一百期。達到這個里程牌,我們覺得應該稍微停下腳步,做一次回顧和檢討,也利用這個機會準備《眾筆匯華章》第二本文集的整理和出版工作。因此這次的告別是必須的,還請讀者們諒解。
  十一年來,《華章》十二位輪值編委謹守瘂弦「博大和均衡」的副刊編輯理念,努力經營,盡量保持了《華章》的幾點特色和風格。
百期《華章》的每一期都有報紙版和網頁電子版同步發行,文章也在《世界日報》網頁「世副藝文」轉刊,《華章》紙版都是全版彩色專業美編設計的版面、內容多元紮實的編輯作業。
  每期執行主編組稿嚴謹,每一篇文章都要求是作者的原創首發稿,避免文章和配圖涉及版權問題。編委會的六人審稿小組往往會為文稿中某一個字而細心求證。除了各類文體的美文推介外,《華章》還設有不定期的專欄,如「名家談華文文學之我見」、「華文文學論壇」、「文壇憶往」等。都是相當受重視的話題。「文學與電影」、「文學與戲劇」、「女性的文藝情懷」、「崑曲藝術」等等,都是精彩的文學專題論述文章。《華章》也注重觀察推介報導世界文壇的動向、以其它語種創作的華裔和非華裔作家。
  我們不會忘記溫哥華《世界日報》韓尚平社長為《華章》開闢了「華人文學」的專頁,也感謝洛杉磯世界日報于趾琴社長促成《華章》在美國出刊。感謝《世界日報》副刊主編吳婉茹女士在合作中給我們許多編輯的專業建議和指導,感謝「世副」美編諸友的設計藝術。感謝《華章》來自二十多個地區兩百多位作家、藝術家、書法家的支持,他們錦綉的文章、匠心獨具的畫作、靈動飄逸的書法,點亮了世界華文文學大廈的願景。感謝所有《華章》讀者們的鼓勵。
  《華章》雖然停刊,但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依然存在,《華章》在海外華文文學的大道上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腳印,也將永遠留在讀者的心中。
  《華章》工作團隊夥伴志工們的精神和友情是永銘心懷的,瘂弦先生所創立的《華章》必將永遠記載在世界華文文學的史冊上。

「好像回到聯副。」瘂弦督導《眾筆彙華章》文集美編感慨地說。(2016年8月,劉慧琴/攝影)

作者簡介:林婷婷,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副主任委員,《華章》編委。


金秋華章,百期回望

文/趙慶慶

  時維三秋,振衣千崗,遊目《華章》。
  主編瘂弦以創刊詞〈為世界華文文壇添磚加瓦〉掀起了《華章》的蓋頭,以「博大與均衡」為編輯理念。迄今,百期《華章》,薈萃三百多作,詩文、小說、評論、書畫、攝影……繽紛也。每期四五千字,情韻綿邈,氣象萬千,集世界作者約二百人——加拿大(六十九人)、美國(四十四人)、中國大陸(五十人)、臺港(十七人)、東南亞(八人)、歐澳(八人)。
  百期《華章》見證了加拿大華文文學的薪火相傳,數代亮相,各擅其長。
  詩文耆宿靈思矯健,筆力千鈞,如葉嘉瑩的〈賀《華章》賦七絕二首〉和〈傳統詩、詩傳統〉、洛夫的〈晚景〉和〈在北美的天空下丟了魂〉、瘂弦的〈詩有什麼用〉和〈我的詩路歷程〉、阿濃的〈安心做個說書人〉、馬森的〈一群人,一個信念、一個時代〉……傳遞了老一代大家對中華文化既守亦傳的夙願。文壇前輩劉慧琴為影后胡蝶立傳的數篇回憶、陳浩泉的〈愛城隱士梁錫華〉、林婷婷的〈赤壁隨想〉、林楠描述西人中華情結的〈好友皮特〉、文野長弓感喟夜航鳥瞰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均品之甘醇、思之高遠、釋之難忘。中青年作家,化母國之給養,經移民之積澱,步入創作旺盛期,如張翎、陳河、曾曉文、汪文勤、江嵐、宇秀、笑言、陸蔚青、鄭南川、孫博、蕭元愷、王芫、馮玉、孫白梅、吉羽、杜杜、章雲、青洋等,其短構思情並茂、耐人回味。黎全恩、徐學清、吳華、孔書玉、申慧輝、丁果、賈葆蘅等,以學者味篇什見長,史氣氤氳。
  百期《華章》展開了世界華文文學的山水長卷,五洲四海的作家、詩人、學者、評論家和翻譯家各展其才,采麗競繁;各抒己見,嚶鳴唱和;各坦心跡,情真意切。彭歌、陳若曦、余光中、陳義芝、黃碧端、王鼎鈞、劉再復、劉荒田、朱立立、王性初、趙淑敏、趙淑俠、簡媜、張曉風、姚嘉為、嚴歌苓、盧新華、陶然、朵拉、陳思和、陳賢茂、陳駿濤、黃萬華、劉登翰、陸士清、曹惠民、陳公仲、白舒榮、劉紅林、趙稀方、劉俊、王紅旗、李良、楊際嵐、江少川、李文俊、朱虹、陶潔、莊志霞、高興、周潔茹等名家,筆酣墨飽,融生命、才學和思索,給人以感性、知性、審美的多重滿足。
  這裡有對華人文學研究熱點問題的探討,對學科建設的回顧。比如,對於「華文文學」內涵和外延,學界長期莫衷一是。在「名家談華人文學之我見」專欄,《華章》推出陳賢茂的〈海外華文文學的前世、今生和來世〉、黃萬華的〈百年海外華文文學經典化之我見〉、陳思和的〈旅外華語文學之我見〉、趙稀方的〈華人文學研究之定位〉、劉俊的〈跨區域跨文化存在的文學共同體〉等力作,反映了中國學界突破了中國文學的中心定位,在中心遊移時,欲把華人文學的研究範圍科學化、精准化和國際化。
  而陶然的〈契訶夫的話〉、劉登翰的〈我們為什麼研究華文文學〉、曹惠民的〈草色入簾青〉,則結闔家世和治學,道來與華文文學的一生因緣,為瞭解華文文學研究從何處來、往何處去,點亮了明燈。
  這裡有飽經滄桑巨變依舊滾燙的赤子情懷,依舊執著的信念持守,令人長太息。
  《中央日報》前社長彭歌在〈有情〉中對老友瘂弦八旬主持《華章》,以用翅沾海水的鸚鵡救須彌山大火喻之,淒美、悲壯而華嚴。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波士頓大學教授朱虹寫下〈我的豬娃不尿炕〉,回憶下放時和李健吾老先生精心養豬,莊諧互現。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著名評論家陳駿濤,撰長文〈人格的魅力〉追憶何其芳、吳曉鈴、錢鍾書,當年小字輩的他,與其在幹校同室作息,深感荒誕歲月的人間溫暖及士人風骨。
  這裡留下了作者行吟世界的屐痕旋律,多國的風光變幻閃爍,各族裔的身影斑駁穿梭,不同的文化爭奇鬥豔。中國姜健的〈西藏的氣質〉、美國張純瑛的〈聖托瑞尼看日落〉、王性初的〈「花旗」雜碎〉、趙淑敏的〈味美在心境〉、馬來西亞冰谷的〈斑鳩斑鳩咕嚕嚕〉、荷蘭丘彥明的〈極品客人〉、丹麥池元蓮的〈從語言看歐洲民族性格〉等,狀描異域風土人情,表現了超越族裔自我的曠達。中國翻譯大家李文俊的〈愛麗絲·門羅〉、施小煒的〈與村上文學的三次交集〉、評論家方向真的〈重溫雨果大手筆《九三年》〉、美國劉再復和劉劍梅合著的〈高行健莫言風格比較論〉、馬來西亞何乃健的〈跨越荊棘邁進的馬華文學〉、新加坡張森林的〈獅城文壇綠意濃〉、瑞士趙淑俠的〈走近歐澳紐華文文學〉、臺灣黃碧端的〈世界公民的天涯寫作〉等,則記載了世界多語種文學傳播和解讀的光脈留痕。
  百期《華章》,圖文並茂,交輝著洛夫、董陽孜、薛平南、何懷碩、謝琰、古中、沈家莊、莊偉傑等書法家的刊頭題字,彷彿大千藝術的迷你博物館,善哉,妙哉!
  華人行天下,眾筆匯華章。百期《華章》,華人文學和人類文化的錦繡篇章,願其閃耀在世界華人文學史上。


作者簡介:趙慶慶,《華章》編委,南京大學外語部教授,主持中國教育部人文社科專案「加拿大華人文學史論」和「加拿大華人作家系列訪談的構建研究」,出版《加拿大華人文學史論》等專著。


致敬《華章》

文/馮玉
瘂弦米壽慶生會上學會委員(左起)尚虹、林婷婷、徐學清、劉慧琴、吳華、瘂弦、諾拉、文野長弓、馮玉合影。 (2018年8月,George Liang/攝影)

  「當年聯副有前緣,世副鄉情海外牽。更喜華章今日好,雲城相聚譜新篇。」2012年末,由瘂弦先生親自命名並擔任主編的文學專版《華章》在《世界日報》溫哥華版創刊時,著名教育家葉嘉瑩先生欣然賦詩,敏銳地道出此刊的情懷淵源。今年12月,完成一百期的《華章》將與讀者告別,作為編委,自是有十分的不捨與感慨。
  我與《華章》結緣於七年前那場詩歌朗誦會,那是加拿大中華詩詞學會與溫哥華圖書館合辦的「春曉中英詩歌朗誦會」。我應詩詞學會沈家莊會長的提議,登臺朗誦瘂弦先生的詩《秋歌——給暖暖》,當時瘂弦先生就坐在觀眾席第一排,微笑著聽大家朗誦。我早年拜讀過瘂弦那些扣人心弦的傳世之作,對其成就高山仰止,未曾想到多年以後,不僅與享譽世界的大詩人同城而居,還有幸面對面聆聽詩人對朗誦及詩歌等問題的教誨。同時得知,從臺灣《聯合報》副刊總編任上退休的瘂弦先生在主編一份蜚聲海外華文文壇的文學專版《華章》。
  其時,在加中詩詞學會和加華筆會文學前輩的鼓勵支持下,我主編的文學專版《菲莎文萃》獲得好評。不久,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副主任委員、《菲莎文萃》顧問林楠推薦我加入《華章》編委。說來我與編輯一職頗有緣分,當年就職某省直機構時經常寫工作簡報,領導曾商調我去一省級文教刊物任編輯,後因故未能赴任。有幸忝列《華章》編委後,跟隨瘂弦、林婷婷、劉慧琴、林楠、文野長弓等文學前輩,以及居住外地、見過或未曾謀面的荊棘、吳華、江嵐等編審小組老師開展每期的編輯工作,在約稿和審閱過程中感悟瘂弦「博大與均衡」的編輯理念,在校閱編輯中體會資深編委們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以及徐學清、趙慶慶、王芫等編委師友們嚴謹的學術風格。大家雖分居各地,卻完美地踐行同心協力、相互配合的協作精神。
  與大家共事受益良多。
  最受益的是在瘂弦先生的親自指導下,編輯了四輯《華章》特刊。那是2017年7月,臺灣《創世紀》詩刊三駕馬車之一張默和現任主編辛牧等四位詩人來訪溫哥華。作為昔日同袍的瘂弦先生非常重視此次來訪,為這次臺灣詩人與溫哥華詩人的聚會交流活動命名「相見歡」。那時《華章》兩位資深前輩劉慧琴、林婷婷均在外地未歸,瘂公親自出馬,召集林楠和我組成編輯小組,安排並商議宣傳報導這次「世紀之約」(林楠語)。
  我聯繫《環球華報》任秋實副總編預約了版面,提出以《華章》特刊(即《華章》總38期)命名臨時版面的建議也得到瘂公和林楠的認可。從宣傳標題、內容、用詞到設計版面等,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與兩位編輯前輩通幾次電話,請教和商議編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記得一次瘂公在電話裡興致勃勃地說:「這些天忙得很充實,好像回到了在《聯合報》副刊擔任主編的日子。」我何其幸運,加入《華章》編委後第一次任執行編輯,就得到兩位業界前輩尤其是瘂公的親自指導。瘂公對文章字斟句酌一絲不苟的嚴謹作風給我很大觸動,深獲教益,讓我看到「最尊敬文字的一代人」(瘂弦語)的樣子。瘂公淵博的學養、廣闊的視野和胸懷以及對編輯事業的敬愛,更是令我欽佩不已。
  《華章》將於今年年底走完她一百期的卓越歷程。回顧十一年來,每一期相容並蓄不同文學觀念、理想與風格的錦文華章,都融匯著瘂弦先生海外華文文壇「一家親、一盤棋」的宏觀策劃與精耕細作,踐行著瘂弦先生「把華文文壇建成世界最大文壇」的宏願。《華章》雖將告別讀者,其文化理想與情懷,將繼續鼓舞海外華文寫作者不斷努力的步伐,也必將在世界華文文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臺灣創世紀詩人溫哥華訪問特刊照。 (馮玉/攝影)

作者簡介:馮玉,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秘書長,《華章》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