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FRIDAY, DECEMBER 28, 2012
為世界華文文壇添磚加瓦
——掀起《華章》的蓋頭
文/瘂弦
根據統計,現今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使用中文(漢語),說中國是語言大國,中華民族是語言大族,不是誇張之詞。這也是為什麼詩人余光中說:「華文行天下,華文文學四海一家。」
如果考察一下世界各國文學的發展,就會發現,幾乎找不到同樣的例子,像華人移民社會那樣,當人數聚集到某種密度,寫作人就開始活躍,並且很快組織起一個當地的華文文壇。過去我們習慣說兩岸三地(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是文壇的主力,現在這麼說就不能涵蓋世界華文文學的全貌,而應該是兩岸多地,多岸多地的面向。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把全球各地的華文文壇加在一起,在一家親、一盤棋的理念下,我們就有足夠的條件為世界華文文學描繪一個新的藍圖,集納百川,融合萬匯。把華文文壇建設成世界最大的文壇,誰曰不宜?
世界最大華文文壇的建構,工程浩大,要各種條件集中起來,擬定計畫,通過長期的實踐,才能完成。好的是,這樣的工程,遠在上個世紀初,中國留日、留美、留歐的學生們,就開始奠基了。當時也許是無意識的、不自覺的,如今把那些先賢們的文學活動連在一起觀察,就會發現建立大文壇的概念早已萌芽。事實的存在先於理論的提出。到了今天,各種條件更加成熟,可以說大勢所趨、水到渠成。
將華文文壇建成世界最大文壇的倡議,開始時也許只是隱形宣言,但它絕對不是一個追尋不到的空洞夢想,而是一種大融合大意志的試煉,有了這樣的聯結,才是一個民族,一個大民族如中華民族者應有的作為。與其說是為了自己,不如說是為了世界,它代表華文文學邁入成熟,具有歷史的擔當,能夠激動潮流,引領時代,為世界文學作貢獻。
所謂融合,並非要求文學定於一尊,定於一尊是危險的,那會造成文學的死亡。文學貴在聯合,其精神是:不同文學觀念的彼此尊重,不同文學風格的兼容並包,不同文學理想的異中求同,不同文學道路的並行不悖;在和諧的氣氛下,以相敬相重替代孤芳自賞,唯我獨尊,以共存共榮替代各立門派黨同伐異,這才是大意志大文壇的規模氣象。
長期以來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不管多麼大的文學目標都要從本土、在地的基礎上做起。很幸運的,在《世界日報》鼎力支持下,《華章》創刊了。她雖然只是個小小的文學專版,但她卻是懷著宏大的文化理想誕生的。
一開始我們就意識到,《華章》之所以有邁步向前的勇氣,不在於我們自己,而是受到良好客觀環境的鼓勵,慶幸在加拿大溫哥華這塊土地上,早有很多文學團體和報刊從事開墾播種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先行者的努力,令人敬佩。我們不會忘記《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漂木文學藝術家協會》以及本地各大報所擁有的文學版面,他們形成的文化氣候和創下的業績,才是我們向前邁進的主要動力。
當號角響起,《華章》這名初學乍練白袍小將,會緊緊跟在大隊人馬的後面,與世界各地的華文文壇隔洋相呼,隔空相應,攜手共建世界華文文學的巨廈。
美哉,淵乎,大風起兮;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華章!
作者簡介:瘂弦為享譽華文世界的著名詩人和編輯家、前聯合報副總編輯兼副刊主任,現任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主任委員、《華章》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