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19 年 8 月 23 日 Posted by: 管理員 Comments: 0
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 FRIDAY, AUGUST 23, 2019

朱藹信:加華英語文學的開拓功臣

/趙慶慶

  朱藹信(Jim Wong-Chu, 1949-2017),加華英語詩人、編輯家。出生於香港,四歲時以「紙兒子」的身份移民加拿大。他在加拿大和美國唐人街的餐館裏長大,後在溫哥華定居。著有英文詩集《唐人街魅影》(Chinatown Ghosts),參與主編了加華英語文集《不可剝奪的稻米》(Inalienable Rice)、《多嘴鳥》(Many-Mouthed Birds)、詩集《雲吞》(Swallowing Clouds)、小說集《敲鍋》(Strike the Wok)等。他是加華英語文學開疆拓土的功臣,為其在溫哥華崛起做了大量工作。在他身上,集中了很多「第一」。

  朱藹信參編、1979年問世的《不可剝奪的稻米》,是加拿大第一部華裔和日裔英語作品集,他稱該書為「史詩性的奮鬥」。書名大有深意,「稻米」為亞裔主食,象徵東方文明。「不可剝奪的」則源自美國《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不可剝奪的權利」。

《多嘴鳥》(1991)

  《多嘴鳥》是第一部加華英語文集,包括20位作家的詩歌、散文和小說共30多篇。該文集水準頗高,有些作品已被公認為加華文學的經典。比如,曾獲加拿大最高文學獎總督獎的首位華裔詩人弗雷德·華,在散文《精華》裏,描述了自己的歐亞混血家庭在小鎮開餐館的複雜感受。節選的三部長篇,後均獲加華英語文學大獎:李群英的《殘月樓》獲「溫哥華城市書獎」,鄭藹齡的《妾的兒女》榮膺總督獎提名,崔維新的《玉牡丹》獲「安大略省三葉圖書獎」。朱藹信表示:把這本集子的作家稱作「多嘴鳥」,是因為他們打破了長期的沉默,然而,他們奉獻給讀者的是發自心底的歌唱。

《雲吞》(1999)

  《雲吞》是第一部加華英語詩集,收錄了25位新老詩人的一百多首詩作。內容多元紛繁,貫以著墨相對集中的母題:飲食情結、女性主義、跨族愛情和文化歸屬,既有明顯的族裔性,也體現出全球關注的普遍話題。

《敲鍋》(2003)

  《敲鍋》則是第一部加華英語小說集,收錄了29位老中青三代作家的短篇小說,濟濟一堂,洋洋可觀。已在英語文壇地位鞏固的老一代華裔作家,如弗雷德·華、崔維新,獲過獎的中年作家余兆昌、李群英、趙廉、方曼俏等,都拿出了小說新作。年輕一代的寫作人,如黎喜年在《兩座房子和一架飛機》以自己為藍本,回憶她父母在紐芬蘭的老房子,胡功勤在《廉價剃鬚刀片》講訴多倫多城市裏華裔青少年的身份困惑,都觸及了土生華裔文化歸屬這一重要話題。據朱藹信介紹,「以〈敲鍋〉為書名,是因為我們一直渴望讓別人聽到我們的聲音,我們要發聲慶祝族群的英傑。鍋就類似於中國傳統樂器——鑼。」

  上個世紀60年代,在溫哥華,朱藹信第一個發起了加拿大亞裔作家工作坊(Asian Canadian Writers’ Workshop),組織了很多成功的文學活動,指導寫作新人、進行一對一手稿修改,出版文集,組織讀書俱樂部,頒發「加拿大亞裔作家工作坊新秀獎 」,舉辦亞裔文學節……加拿大不少土生華裔英語作家,如成名較早的弗雷德·華、余兆昌、崔維新、李群英、鄭藹齡、黎喜年、陳澤桓和趙廉,以及後起之秀王錦兒、胡功勤、方曼俏、鄧敏靈等,都受益過該工作坊。朱藹信欣慰地說,「每位成功者都知道,自己受惠於集體之力。有機會時,他們就幫助發展文壇新人。這是我們共同的特點。 」朱藹信還擔任了工作坊月刊《米紙》(Rice Paper)的總編。這份月刊已發行廿載,印刷精美,圖文並茂,涉及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繪畫、攝影等多種文藝種類,是一覽加拿大亞裔文藝動態的最好窗口之一。

  1986年,朱藹信出版的個人英文詩集《唐人街魅影》,是加拿大第一個以唐人街為題材的詩集。其詩歌個性鮮明,文淺意深,暗含劇烈的感情波瀾和對大是大非的判斷。外表樸實平和,內質厚重堅韌,如代表詩作《機會均等》(equal opportunities):

華人只能乘坐/ 火車的/ 最後兩節車廂/ 直到火車脫軌/ 殺死了那些/ 坐在前面的所有乘客/ (華人立起祭壇感謝佛主) / 新規則制定出來/ 華人必須乘坐/ 火車的/ 最前面兩節車廂/ 直到又一次車禍/ 殺死了坐在後面的/ 所有人/ (華人立起祭壇感謝佛主)/……/ 華人現在獲准/ 坐在火車的/ 任何座位。

  除了編書、寫詩、組織扶助年輕華裔寫作人的「加拿大亞裔作家工作坊」,朱藹信也十分熱心唐人街文化和歷史事務,擔任過溫哥華華人英語廣播節目「片打街男孩」(Pender Guy)的播音員。他也是第一位舉辦個人攝影展的華裔作家。2014年9月25日到10月18日,他在溫哥華當代藝術國際中心舉辦題為「人們、地方和政治 」的攝影展,展出了他在1973年到1981年間拍攝的幾百幅照片,惟妙惟肖地展現了溫哥華華人居住和生活環境的變遷,引起了主流媒體的好評。《溫哥華太陽報》把他和著名的德裔加拿大攝影家弗雷德·赫左格(Fred Herzog)相提並論,後者在二戰後移民加拿大,用相機細緻而真實記錄了溫哥華的市井百態。

  儘管朱藹信對加華英語文學有莫大的開拓之功,但他並非專業作家。他其實是加拿大郵政的全職郵遞員,上班時,穿著制服,挨家挨戶送信,工作了幾十年。採訪他的人,不能逗留太晚,因為他得早睡早起上早班。

  2017年他因病故去後,《唐人街魅影:朱藹信詩歌攝影集》(Chinatown Ghosts: The Poems and Photographs of Jim Wong-Chu)出版,內含了加拿大眾多亞裔英語作家 ,如余兆昌、李群英、弗雷德·華、格倫·迪爾等對他的致敬。


作者簡介:趙慶慶,南京大學外語部副教授,中國教育部「加拿大華人文學史加拿大華人文學史論 」專案主持人。


1/3